崇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崇明区“五新”生态产业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

字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区各直属单位,在崇市属有关部门: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崇明区“五新”生态产业总体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2022年7月13日

 

崇明区“五新”生态产业总体实施方案

  按照本市做强做优“五型经济”要求,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着力构筑“现代新农业、海洋新智造、生态新文旅、活力新康养、绿色新科技”为主的“五新”生态产业体系,增强后花博时期产业发展新动能。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有关做强做优“五型经济”的决策部署,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奋进新征程、建设新崇明”奋斗目标,充分发挥“五新”生态产业体系在实现崇明绿色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积极探索“双碳”战略下三产联动发展新模式,为建成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世界级生态岛提供强大支撑,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区域范本。

  (二)工作目标

  将打造“五新”生态产业体系作为提升生态岛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集聚高端制造业,扩大全域旅游示范区成果,构建健康服务业发展体系,丰富数字化新兴业态。到2026年,全面构建更具崇明特色、更显活力韧劲的“五新”生态产业体系。

  ——整体迈入高附加值品牌农业发展新阶段。全面推进农业品牌化、集群化、科技化、融合化,建立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做强区域公共品牌体系,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80%,打造“从田头到餐桌”全产业链,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农业科创岛”。

  ——力争打造长兴千亿级海洋装备产业集群。努力实现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双倍增”,将长兴地区打造成为上海制造品牌重要承载地、海洋科技创新重要引领地、海洋数字化智造重要示范地,努力建设产研融合的“海洋科技岛”。

  ——全力打响崇明高质量生态旅游品牌。深化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全面提高景区及周边软硬件设施水平,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和文化内涵,形成一批乡村民宿集群和精品旅游线路,努力建设独具魅力的“休闲旅游岛”。

  ——基本形成多领域融合的大健康产业格局。搭建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平台载体,促进大健康产业全面融合发展。建成路跑、足球等十大体育运动产业基地,发展自行车、马拉松等赛事经济,努力建设充满活力的“健康长寿岛”。

  ——初步构建彰显生态价值的智慧经济版图。落实崇明区城市数字化转型“1+3+X”政策体系,建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低碳数字化项目,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碳中和示范区。全面提升科技发展基础能级,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努力建设创新引领的“生态科创岛”。

  二、主要任务

  (一)全力发展现代新农业

  1.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坚持农业高品质发展方向,发展资源循环型现代绿色种养业,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持续深化蔬菜产能提升工程,整建制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土壤保育、高标准地膜等新设备新技术。健全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加强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和综合服务,提升农业生产信息直报工作入网率、及时性和精准度。有序推进绿色食品认证,优化农产品品牌体系和影响力建设。(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市场监管局)

  2.壮大高科技农业集群。全面推动崇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建设现代畜禽养殖产业片区和高端设施农业产业片区,有效形成东部、西部、横沙三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集群。加快建设农产品集采集配中心,延伸发展食品加工业,打造一批绿色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培育“中央厨房”。创建“机器换人”生产基地,提高蔬菜、林果行业生产“宜机化”水平,试点布局“数字农场”应用场景。完善崇明农产品产销智能分析系统,融合智能感知、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重点基地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科委、现代农业园区)

  3.提升种源农业硬实力。加快制定种源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有序开展崇明特色种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持续推进地理标志产品的管理和保护。研究制定种业发展扶持政策,优先开展动植物种源审定权、推广权、定价权交易,建立优质种质资源库、繁育基地和前端优质种源试验试种基地。加强中外农业科创机构集聚、交流、合作,分类实施“揭榜挂帅”攻关,促进种源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市场监管局、相关乡镇)

  4.促进花卉产业再升级。持续释放花博效应,抓好虹华、兰桂骐、国泰等重点花卉项目建设。围绕“花港”“花博”“花红”所在区域及周边乡镇,进一步调优产业结构,加快新品种引进与自主研发,支持开展本地特色花卉品种提纯复壮,引导特色花卉种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推动种源花卉和崇明特色花卉发展。抓好产学研用合作,加强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设施设备与新技术、新模式融合应用,促进产业提档升级。(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相关乡镇)

  5.健全配套设施与服务。深入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建设,构建种、管、收、售全方位社会化服务模式,布局规模适度的农产品预冷、贮藏保鲜等初加工冷链设施。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和引进,打造一批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壮大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到2026年农业从业人员持证占比达到82%。(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二)聚焦发展海洋新智造

  1.形成海洋装备产业核心优势。提升上游研发与设计能力、巩固中游装备与制造优势、拓展下游服务与配套水平,优化全系列船型设计、制造、配套、维护等产业布局,打造快速响应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的产业链体系,加快融入全球海洋装备产业链核心环节。发挥央企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培育优质科创企业,打造领军企业、高成长企业、中小微企业梯队,支持龙头企业创建创新联合体,带动和整合上下游发展。加强产业招商统筹,主动衔接张江、临港等重点地区,争取一批溢出项目。完善长兴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加大优质项目招引力度,构建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责任单位:长兴投促办、区经委、长兴企业集团)

  2.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推进高端绿色制造、研发设计、生产性服务企业升级转型。围绕港口机械、海洋工程装备等优势产业,建设综合型、特色型和专业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5G+工业互联网协同应用,加快产业领域数字新基建。积极建设生产机械化、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的智能工厂,聚力打造海洋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协调区域联动发展,搭建标准统一、开放兼容的海洋大数据云平台,加快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生态。(责任单位:区经委、长兴投促办、区科委、长兴企业集团)

  3.搭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平台。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海洋装备研究中心、上海船研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船重工704所等科研机构平台,进一步集聚行业顶尖科研资源及研究人才,完善住房、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配套。联合上海交大、沪东中华、中船动力共建海洋产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工业互联、人工智能、海洋科技等领域海装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围绕智能制造、动力升级、减振降噪、环境感知、海底物探等关键“短板”,开展一系列共性基础技术研究,积极引进优质研发平台、重点企业和项目,推动海洋装备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突破和前瞻布局。(责任单位:区经委、长兴投促办、区科委、长兴企业集团)

  4.发挥重大产业项目引领效应。以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创建为契机,加快长兴产业园区产业空间供应。统筹推进中船长兴二期、临港长兴科技园、海洋科技港二期、北斗海智产业园、中船708/726/611研究所长兴基地、梧桐园标准厂房、上海船舶运输研究所、中船重工船舶推进设备公司等重点项目落地,引进一批海洋装备配套产业、海洋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技术与高端现代服务业总部型企业。推进园中园建设,积极引入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海洋智能装备制造和海洋研发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完善相关配套服务功能,加快形成产业集聚示范效应。(责任单位:长兴投促办、区经委、区生态产业办、长兴企业集团)

  (三)创新发展生态新文旅

  1.深化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推进A级景区、星级酒店和星级精品民宿创建,打造“小微旅游目的地”,积极培育网红打卡点和旅游吸引物。挖掘“住”+“吃、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体验,依托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持续提升区域旅游综合服务接待能级。依托长江沿岸百里生态秀带,打造最具江海文化气息的滨江环游圈。创新智慧旅游服务、打造旅游监管平台和智慧旅游景区,推动文旅服务智能化、文旅体验互动化、文旅管理数字化。(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局、区建设管理委、区科委、区交通委、区绿化市容局、区水务局)

  2.提升生态文旅品牌影响力。聚焦“生态、花卉、美食、住宿”四大核心优势旅游资源,持续讲好崇明故事,传承弘扬崇明优秀历史文化。持续放大花博会的溢出效应,重点打造市级节庆活动品牌——上海花朝节。整合崇明生态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着力打造“独具崇明特色、代表时代潮流、符合世界级生态岛定位”的精品文旅品牌活动。全面开展旅游实体招商引资,重点对接国内外大型文旅企业,积极引入专业运营公司和优秀品牌方,全力争取大型旅游综合体项目、世界级品牌游乐项目、花卉旅游观光实体项目、大型生态文旅场馆项目、大型展会赛事论坛项目等五类重大文旅项目落地。(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局、区生态产业办、区体育局)

  3.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化建设。结合崇明旅游资源特色,重点推出“三带”品牌游线,成立东、中、西、长横、南部五大文旅联盟。培育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推动示范性特色小镇建设。加强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加快制定相关产业扶持奖励办法,积极培育特色乡土文化,创新乡村文创产品。编制乡村民宿专项发展规划,着力推进明珠湖周边、森林公园周边、G40陈家镇入口、G40向化入口、长兴郊野公园周边、横沙岛等6大民宿重点发展区域建设,引导民宿品质化提升、集群化发展、品牌化经营、差异化竞争。深化“住崇明”等体验式旅游服务,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局、区农业农村委、区生态产业办、相关乡镇)

  4.实现多旅融合一体化发展。巩固发展“森林康养、湿地观光、农业采摘、民宿休闲、乡村体验”等5大传统业态,创新培育“花卉观光、高峰会展、生态教育、水上观光、低空飞行、运动赛事、健康疗养、工业科普、亲子研学、房车帐篷露营、夜间旅游、演艺演出”等12大新兴业态。培育消费新模式,积极关注电竞、动漫、文创、说唱、街舞等主题文旅潮流项目,提升旅游热度。加快培育假日经济,搞活会展经济,繁荣夜间经济,激发旅游发展新动能。(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局、区经委)

  (四)加快发展活力新康养

  1.聚焦培育高端康养平台。依托良好生态优势,建立覆盖高端医疗、健康养老、中医养生、医疗美容等领域的康养体系。加快中信崇明CCRC国际社区、太保家园东滩国际颐养中心、莎蔓莉莎高端医美、上实东颐疗养院、国华国际生态医养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东滩瑞慈花园等持续照料退休社区平台发展,打造特色鲜明、功能互补、产业联动的大健康服务聚集区。积极引入高端设备、高水准医疗技术和高品质服务,打造集环境、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端康复医学中心和体检中心。(责任单位:区经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民政局、东滩建设集团)

  2.推动大健康产业共融发展。加强顶层设计,研究编制康养产业专项规划。依托陈家镇养老社区资源和东滩自行车运动小镇、绿华镇旅居康养特色小镇、三星镇海棠湖田园综合体等项目,探索建设一批底蕴深厚、业态丰富、功能完备的康养社区、康养乡村,开发康复医疗、健康检测等颐养项目,推动“体检疗养、医疗美容、抗老养老、休闲度假”等业态聚合,打造从预防到治疗、从康复到养生的全生命周期康养品牌。持续推进“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加强康养设施配置,推进“养老院+互联网医院”发展模式,推广“智慧养老”应用场景落地。(责任单位:区经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民政局、东滩建设集团、生态旅游集团、相关乡镇)

  3.厚植中医药特色优势。深耕庙镇藏红花品牌,推进藏红花化妆品等系列深加工产品研发上市。做强三星镇苦草产业,加强政企校协同合作,加快苦草养生馆和生产基地建设。培育绿华镇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推进各类药用植物的种养、研发、应用产业链发展,深度挖掘中医药养生价值。依托上海中医药文化园等资源平台,弘扬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加快中医医联体建设步伐,完成“一区一品牌”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特色优势,发展中医药康复服务。(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农业农村委、相关乡镇)

  4.做大体育产业生态圈。围绕“两镇一带”总体布局,重点建设与崇明运动休闲岛匹配的足球、路跑、自行车等十大体育运动产业基地。积极发展赛事经济,筹办国际自行车赛、长江马拉松赛、休闲体育大会等10项体育赛事活动,构建“国际知名、上海气派、崇明特色”的户外运动品牌。到2026年来岛参加户外赛事活动达200万人次。积极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全面实施运动促进健康行动计划,促进户外运动消费增长,打造体育、农业、文化、旅游、医养深度融合的特色体育服务产品,到2026年户外运动基地产生的经济总产值实现2.5亿。(责任单位:区体育局、相关乡镇)

  (五)培育发展绿色新科技

  1.推动碳中和示范区建设。持续优化用能结构,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清洁能源改造,推广绿色低碳建材,提升工业电气化水平,探索推进船舶装备低碳化转型,推动服务产业体系低碳化、绿色化,加强低碳经济应用推广,培育各类低碳数字经济企业。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扩大绿色农业、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领域生态产品供给规模,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等绿色低碳新能源项目建设。围绕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核心要素,开展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等方面技术攻关研究,全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责任单位:区建设管理委、区经委、区发展改革委、区农业农村委、区科委)

  2.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技术,持续推广节能减排技术,聚焦绿色低碳、节能环保、资源循环、生态治理等领域,大力推进生态创业、生态创客集聚发展。全面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开展智慧生态环境系统建设,构建零碳驱动为目标的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依托崇明智慧岛数据产业园区,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储能、新材料、清洁能源车船、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数据中心项目落地,打造若干绿色低碳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区经委、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区科委)

  3.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以新一轮5G建设行动计划为抓手,高水平建设5G和固网“双千兆”宽带网络,持续提升基础网络承载能力,建设相关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全面布局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实现物联专网基础全覆盖,建设物联网及智慧城市应用示范区。推动数据开放协同,建成以区大数据资源平台为枢纽的融合开放、动态更新、共享应用、安全可控大数据体系,形成崇明地方特色数据库,探索建立以区大数据资源平台为核心的覆盖崇明、融入长三角、对外开放的“数字服务化”品牌。(责任单位:区科委、区经委、区发展改革委)

  4.扩充数字赋能应用场景。落实崇明区城市数字化转型“1+3+X”政策体系,积极布局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等新赛道,支持培育智能终端发展,重点围绕海洋装备研发和农业科创,推进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布局,支撑海洋装备产业发展。着力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打造应用、管理及决策于一体的数字农业治理平台,全面提升现有数字农业实战功能。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一区一特”应用示范建设,推动崇明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和标杆场景落地,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数字直播平台。(责任单位:区科委、区经委、区农业农村委、区生态产业办、各相关单位)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

  强化统筹协调,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工作格局。落实“五新”生态产业各项工作部署,推动区企联动,形成各方合力,有效解决问题,推动重点项目,研究创新政策,完善专项机制。

  (二)盘活各类要素资源

  构建土地、人才、资金等全要素一体化配置的创新服务体系。优化土地资源供给,加大农业科研、装备制造、文化创意、健康护理、数字科技类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

  (三)扩大制度有效供给

  围绕特色品牌营销、科创企业培育、科研成果转化、产业融合联动、企业招商引资等工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做好企业服务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重点项目落地速度。

  (四)落实督导评估机制

  定期梳理年度重点项目和任务的实施进度,阶段性评估实施效果,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统计指标研究,动态优化特色指标,适应“五新”生态产业发展新趋势。

  附件:崇明区“五新”生态产业重点任务清单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