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委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印发《静安区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动能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的通知

字号:

静安区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动能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

  大力增强科技创新动能,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增强静安未来发展新优势的战略举措。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找准创新“核爆点”、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要求,进一步增强静安科技创新动能,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撑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区样本,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以推动数字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培育高端产业为主攻方向,以科学家判断技术前景、企业家发现市场需求、市场验证赛道价值、政府营造发展环境为关键路径,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富有活力的中心城区科创高地,打响静安“国际静安、卓越城区、科创福地”品牌,为新起点上推动静安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差异布局。重点聚焦重点产业和新赛道,抓住有前景、有潜力的先进技术,以应用和市场为驱动力,大力推动前沿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深度融合,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打造富有活力的应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示范区。

  2.开放创新、协同联动。坚持无边界创新、开放式创新,以开放视野打破界限制约,与国内外优秀企业和区外高校、科研机构等共建创新联盟,在更大程度上整合各方资源,打造协同创新优势。

  3.龙头引领、培育生态。结合静安产业定位,瞄准国内外前沿科技龙头企业,全力招引落户静安的同时,带动上下游配套创新企业和机构集聚,形成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形成催生新业态、新生代的创新沃土。

  4.健全体系、强化支撑。立足于科技创新全链条、全生态,大力构建“科创+金融+人才+专业服务”的良好生态,降低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为科创主体干事创业提供最高效、最优质、最便捷的服务体系。

  三、发展目标

  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加速吸引一批优秀数字科技企业在静安集聚,涌现一批有前景、有潜力的数字科创成果,科技与金融联动发展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科技创新带动力进一步提升,成为全市中心城区科技和产业创新发展的示范区和引领区。

  ——高能级创新主体集聚进一步加速。一批在重点行业、细分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创新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快集聚,创新型生态群落逐步形成,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25年前,新增20家独角兽和隐形冠军企业,100家优质新赛道科技型企业,1000家具有创新活力和特色的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5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0家。

  ——高价值创新产业活力进一步激发。以数字科技创新为牵引,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前沿产业科技创新上取得显著进展,抢占价值链创新链高端核心地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显现,创新型经济发展活跃,成为全市中心城区产业技术创新的标杆区。

  ——高水平科创金融联动进一步深化。立足静安金融和专业服务优势,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深度融合,金融在强化数字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不断增强,金融科技研发和应用力度不断加大,高水平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人才敢干、资本敢投、政策敢创的创新生态。

  ——高浓度科创空间建设进一步增强。强化各功能区协同创新,打造1-2家标杆孵化器,推进与大学科技园、特色产业园、功能区融合发展,实现入孵科技型企业超400家;推进存量资源盘活利用,实现三年储备100万㎡,优化100万㎡,释放100万㎡,打造一批科创新空间。

  四、重点任务

  (一)前沿科技突破行动

  1.大力推进一批核心技术加速发展

  推进大数据科技创新,提升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通用技术水平;强化自主基础软硬件的底层支撑能力,推动自主开源框架、组件和工具的研发;推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探索区块链科技创新,以市北上海市区块链生态谷为核心承载区,吸引汇聚一批优秀区块链创新企业,推动高性能、安全性、可扩展性的区块链底层关键技术研究,打造可用、可信、可管、可复制的行业区块链创新成果。加强集成电路科技创新,重点在市北、大宁地区聚焦相对产业发展成熟度较高的领域,加快CIS高性能集成电路测试、数字孪生智能实验室、模拟芯片技术、Signoff EDA解决方案、Mapu架构、元计算应用等技术布局。推进信息安全科技创新,鼓励企业积极发展信息安全软件、信息安全服务、自主可控产品及服务等网络安全新业态;围绕漏洞挖掘、边界防护、入侵防御、源码检测、追踪溯源等关键技术,大力研发主动防御、态势感知等网络安全新技术和新方案;围绕金融、能源、通信、交通、电子政务等领域安全应用场景,研发网络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责任部门:区科委、区委网信办、市北高新集团、大宁集团、区政务数据管理中心)

  2.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关键技术

  加强XR终端研发布局,支持灿瑞科技、思朗科技、华润微电子、大恩芯源等集成电路企业加强传感器芯片、专业算力芯片以及光学器件等领域研发设计;支持合合信息、华院计算、阿里元境、壹沓科技、蚂蚁链产业开发创新中心等,加大特效实时渲染、全息投影、体感交互、脑机交互、区块链等关键技术研发布局。积极推进数字健康技术创新,发挥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心、飞利浦大中华区总部、十院临床医学转化园等引领效应,引进AI、大数据、数字孪生等生命健康企业,推动AI 等数字技术在药物及医疗器械研发应用;引进医疗大数据龙头企业,推动医疗大数据在智能辅助诊疗、影像数据分析与智能诊断的应用。探索合成生物和基因治疗,发展基于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的DNA/RNA自动合成系统,推动合成生物技术在创新药研发、医美产品研制、微生物菌株试验、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领域的应用转化,加快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溶瘤病毒等技术研发转化。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力度,培育和引进绿色金融、碳交易、智慧能源、综合能源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等创新型企业,集聚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绿色建筑设计、环境咨询等服务机构;创建静安区“双碳”产业孵化器,引育碳捕集、封存、利用等 CCUS 固碳技术研发企业。(责任部门:区科委、区发展改革委、区文化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商务委、区投资办、区生态环境局、区金融办、市北高新集团、大宁集团、苏河湾集团)

  (二)产业补链强链行动

  3.积极招引培育一批高水平创新型企业

  按图索骥招引优秀科创企业落地,瞄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行业,大力吸引一批行业影响力强的龙头创新型企业在静安落地,引入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的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加大对企业研发攻关、人才引进等服务和支持力度。利用上海人工智能大会、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等高端论坛活动,策划举办或联合市有关部门合办未来产业相关活动论坛,支持区内创新潜力企业参与,并加强静安优惠政策、营商环境宣贯,吸引未来产业“种子选手”落地。鼓励龙头企业进行裂变培育,利用静安总部机构及下游应用企业集聚优势,引导企业往中上游链条延伸,吸引总部企业在静安区设立新的研发分支机构。加大力度培育本土优质企业,结合“百企成长计划”,按照“一企一策”原则,精准迅速发现优质本土企业,建立精准匹配的本土优质企业扶持机制和服务机制,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责任部门:区科委、区商务委、区投资办、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市场监管局、区金融办、区文化旅游局、区财政局、区税务分局、四大功能区)

  4.引进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设立创新平台

  大力打造高水平科创研发平台,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建设国家级和市级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瞄准数字健康领域有优势的科技创新团队,加强与医疗机构尤其是区内三甲医院合作,联合科技成果转移服务机构,遴选优质项目进行孵化引进。搭建共享式科研平台和交流平台,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服务平台。根据需求增设公共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检验检测验证等研发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成立静安数据智能、生命健康等新兴领域产业联盟,搭建企业、科研院所、专业服务机构等交流平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概念验证中心,为创业者提供技术可行性、种子资金、商业评价、技术转移等概念验证活动。因地制宜建立智能化小试、中试线,为初创企业提供产品正式投产前试验服务。吸引 TTO(技术转移办公室)等科技转化服务机构入驻。引导区内金融、信息技术、人力资源、法律等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服务。(责任部门:区科委、区商务委、区投资办、区财政局、区卫生健康委、区金融办、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司法局、四大功能区)

  (三)金融科技融合行动

  5.打造金融科技联动发展新高地

  加大金融科技研发力度,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金融为重点,依托区内国家重点实验室、市北区块链生态谷、国泰君安、光大证券等平台,集聚一批应用技术开发、金融数据资产公司和金融资产经营管理机构,促进金融科技突破和应用创新。加强金融科技场景应用和模式创新,依托市北高新园区“数字生态”和苏河湾数字金融建设,探索数字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和公共服务融合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借助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技术,在智慧网点、智能客服、智能投顾、智能风控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进行创新。积极招引金融科技头部企业入驻,大力推进市北国际科创社区建设,深化聚能湾国家级孵化器建设,集聚培育一批金融科技头部企业;推动一批数字金融实验室、研发机构、测试中心等创新平台落地,吸引一批数字金融企业的业务总部、商业银行的数字银行管理部、券商数字金融中心等入驻。(责任部门:区金融办、区科委、区投资办、区市场监管局、市北高新集团、苏河湾集团)

  6.引导金融资本助推产业转型提升

  护航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借助深交所、北交所在长三角地区拓展业务基地及上交所“星企航”平台,挖掘有潜力的科技企业,纳入上市企业培育库;引导更多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积极申报在主板、科创板、创业板等上市。营造“资本敢投”的股权投资氛围,引导股权投资机构联合区内园区、银行、券商等,打造金融、政务和资本服务一站式平台,赋能科技企业发展;引导优质股权投资机构集聚,形成资本虹吸效应和品牌效应。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与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机构、产业投资基金等共同构建金融生态圈,探索政府引导基金直投科创企业。发挥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功能,为银行服务科技企业提供信用数据支撑;引导区内金融机构接入“信易贷”平台,为科技企业对接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市场担保服务、专业信用服务等;探索在静安“信易贷”平台搭建融资接洽子平台。(责任部门:区金融办、区科委、区发展改革委、静投集团、区财政局、区商务委、四大功能区)

  (四)创新生态强化行动

  7.完善科技创新专业服务

  做强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鼓励科技服务商提升服务能力,支持企业获取国际权威资质认证并拓展海外业务;依托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集聚更多国内外知名机构,对创新性产品进行权威检验检测,并提供相关服务;通过技术认证平台对高新技术进行认证,联合知识产权中心、创新成果转化及交易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加速科创成果落地应用。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鼓励科技创新企业积极申请PCT专利,培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知识产权企业;引导科技企业加强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布局,形成一批高价值核心技术专利;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联盟建立知识产权转化运营中心;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行政保护、调解、行业自律等协同机制。进一步激活科技服务市场,抓住技术研发、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等关键环节,支持合伙制、有限合伙制科技服务企业发展;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运用阶段参股、风险补助和投资保障等方式,鼓励优质企业参与科技服务业发展;鼓励科技服务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责任部门:区市场监管局、区科委、区商务委、区财政局、区金融办、四大功能区)

  8.加强多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支持创新型企业面向全球“揭榜挂帅”,发布技术研发需求,吸引高水平创新人才和团队参与项目研发,吸引全球创新创业人才在静安集聚发展。充分发挥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作用,引进国际高端科创人才和海归人才。打破现有人才体制束缚,根据人才所在领域、职业属性、岗位特质、实际贡献等构建新的人才评价标准,并实施分类评价,为人才招引、职称评定和倾向性扶持等提供支撑。试点探索将部分新领域的职称评审、人才甄选评价等还归用人单位,充分赋予用人单位评价自主权。支持市北高新区等功能区加快规划建设配置人才公寓、公租房等,探索实行公租房梯度租金制。对符合条件的人才按规定给予优先落户、安居、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待遇。对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推选其参与国家、上海及区域各级人才评定。(责任部门:区人才办、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房管局、区科委、区商务委、四大功能区)

  9.培育浓郁创新创业文化

  开展各类国际化和区域性创新创业赛事活动,加强创新创业品牌国际推介。定期举办上海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GMIS全球数据智能峰会、上海(静安)国际大数据论坛、“8K+5G+AI技术”高峰论坛等各类活动,引导企业参与“创业新秀”“中国创翼”等创新创业大赛。持续开展静安区创新载体系列推介活动以及各类沙龙、论坛、培训,支持创新主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充分利用各类创业媒体,发布创新创业政策信息,做好政策宣讲和落实工作。选树宣传一批创新企业家典型、优秀创业指导专家,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责任部门:区科委、区新闻办、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四大功能区)

  (五)科创场景赋能行动

  10.加大数字化转型场景开放和应用力度

  推动静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数字化示范区”和“千亿商圈”建设,聚焦数字商贸、数字商圈、数字平台、数字服务及数字生态等五大领域,推动数字消费和服务场景全面拓展。开拓数字化生活场景,聚焦健康、家园、文旅、出行、颐养、扶助等领域打造标杆应用,尤其是加强数字化医疗、智慧教育和智慧养老等场景建设,提供智能化、高品质、个性化生活服务。建设数字治理场景,打造“高效办成一件事”“高效处置一件事”场景,加强智能手段在政务服务、城市管理、交通、应急等领域融合应用。依托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项目建设,面向典型场景建设区块链赋能应用,提升数据要素流通能级,为区域产业链协同、数字经济创新提供服务支撑。(责任部门:区科委、区商务委、区委网信办、区民政局、区卫生健康委、区文化旅游局、区建设管理委、区地区办、区行政服务中心(区行政务数据管理中心)、区城运中心、区教育局、临汾路街道、九百集团、市北高新集团、区其他相关部门)

  11.加快数字底座建设

  依托卡斯柯、联合通号上海工程局、上通公司等龙头企业,搭建轨道交通、高端工业软件和大数据领域大科学基础设施,提升上海轨道交通无人驾驶列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能级。围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搭建数据标准库、云计算中心、人工智能算法库、脑与类脑研究中心、检测评价服务平台等设施,构建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深化双千兆城市宽带城市建设,加快5G室外基站部署,推进市北高新、大宁、苏河湾、南京西路等产业空间实现5G网络深度覆盖及全区5G网络功能性覆盖。合理布局数据中心资源,推动建设人工智能超算设施、区块链底层数据平台。完善物联感知终端、加快新能源终端、智能电网设施等基础设施布设。(责任部门:区科委、区商务委、区建管委、区科协、市北高新集团、区政务数据管理中心、区城运中心、相关运营商)

  12.加强数据基础性制度创新探索

  探索开展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数据要素价值评估等制度创新试点,推动建立市场定价、政府监管的数据要素市场机制,探索包括数据信托在内的多种形式数据交易流通模式。探索构建数据可信聚合、可信开发、可信流通、可信交易、可信保护等数据资产信托交易合规运营体系,充分挖掘和利用数据内在价值,实现多方数据“可用不可见,可信可分配”,形成数据要素权益灵活分配和有效流转的综合解决方案。围绕数据精准确权、数据资产登记、数据资产定价、数据合规授权、数据权益分配、数据资产融资等方向,验证基于区块链、可信计算、隐私安全计算的数据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科技监管,通过创新白名单与豁免机制,鼓励各类企业在政府指导下开发数据产品服务。(责任部门:区政务数据管理中心、市北高新集团)

  (六)创新载体优化行动

  13.优化科技创新空间布局

  将市北高新功能区打造成为上海国际数字之都核心区,大力打造上海区块链生态谷,推进“区块链+”应用场景落地。建设市北国际科创社区,吸引一批优质机构和企业入驻;推动走马塘整体规划转型,打造智能健康创新走廊。增强大宁地区“科创+文创”新动能。以大宁中环广场、鼓风机厂为核心,形成数字安全及文创产业集聚圈;沿广中西路以北为核心,形成集成电路/芯片设计、智慧健康产业集聚圈。依托苏河湾功能区打造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示范区,建设一批服务能力强、国内领先的创新孵化平台集群,促进国际资本、人才、信息、技术等创新创业要素在苏河湾地区集聚,打造数字金融、数字医疗和科创服务高地。提升南京西路功能区创新应用和场景驱动功能,促进海外创新项目集聚落地,引导创新载体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或创新基地。打造国际化、品牌化的科创载体及微型创意园区,打造“共享、共融、共赢”的创新创业生态。(责任部门:四大功能区、区科委、区文化旅游局、区商务委、区规化资源局、区金融办、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4.打造标杆孵化器

  结合四大功能区主导产业定位,依托4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打造一批标杆孵化器。育孵“硬核”科技领军企业。引导孵化器尤其是国家级孵化器,聚焦国家、上海战略布局、静安发展需求,围绕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加速未来技术成果转化,培育优质未来产业企业。引导链接“强”资源。引导孵化器搭建开放式服务支撑平台,与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开展深度合作,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数字孵化,提高孵化效率。推动拓展“硬服务”。鼓励孵化器联合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共建底层技术、共性技术专业化服务平台。鼓励孵化器挖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需求,打造创新型应用场景。(责任部门:区科委、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委、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四大功能区)

  15.增强创新载体服务能力

  建立梯度培育体系,打造“加速器+孵化器+产业园区+功能区”一体化创新载体链条,为双创主体提供专业化、集成化服务。引导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发挥自身优势,参与打造专业化创新载体。推动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建设,鼓励大企业释放创新需求,共享创新要素,促进中小微企业融入大企业创新链条。在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创新中心等平台落地基础上,加快建设启明创投、达晨国控、国创中心等大企业创新加速器。建设科创载体集聚区,依托张江静安园、市北高新区等重点区域,集聚科技领军企业、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科技金融、成果转化等服务机构,打造“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新空间。(责任部门:区科委、商务委、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投资办、区金融办、四大功能区)

  五、保障措施

  16.构建统筹推进机制

  把科技创新摆在静安发展的首要位置,建立区主要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的推进机制,从优化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引导、落地重点项目、优化企业服务等方面入手,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加大推进力度。加强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资源互动,及时解决推进中的难点问题,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形成区里统抓、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发展格局。

  17.强化配套政策保障

  从科技创新全链条出发,针对企业和科研机构遇到的问题,在财税支持、审评审批、产业准入、人才引进、科研用地等方面加强支持,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激励和杠杆作用,引导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方式,探索“基地+基金”“融资+孵化”的创新运营模式,支持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加强知识产权保障和司法保护,健全行政执法和法律援助体系。

  18.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用好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平台,精准推介静安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加强对静安区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产业和创新企业的宣传推介,树立一批创新人物、创新企业、创新团队典型,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倡导包容创新、宽容失败、崇尚竞争、富有激情的创新文化,弘扬科学精神、企业家精神,营造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