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松江区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字号:

关于印发《松江区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松科委〔2022〕1号

各有关单位:

  《松江区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经领导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松江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2年1月26日

松江区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

目录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形势

  (一)发展基础

  (二)面临形势

  二、“十四五”松江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十四五”松江区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主要任务

  (一)构建数字“新基建”体系,服务城市更高质量发展

  (二)建设数智底座,强化技术架构支撑能力

  (三)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引领区域经济升级创新

  (四)推动生活数字化转型,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五)推动治理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六)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体系,保障城市数字化转型健康发展

  (七)建设松江新城“数智G60”,推动数字化转型区域联动发展

  四、“十四五”松江区城市数字化转型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坚持规划引领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四)规范项目管理流程

  (五)创新投资建设运营模式

松江区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上海在新起点上全面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五年,也是松江聚焦聚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三先”示范走廊和着力建设具有独立功能的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的战略攻坚期。谋划和实施好“十四五”期间松江区城市数字化转型规划,通过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推动全区整体迈向数字时代,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对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依据中共中央、上海市委和松江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有机衔接《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上海市松江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等相关专项规划,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形势

  (一)发展基础

  1、数字基础设施能级稳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松江区在宽带城市、无线城市和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和集中攻坚,区域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级和市民感知度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网络就绪度指数排名全市前列。推进“万兆进楼千兆进桌面”工程,光纤到户实现全面覆盖,为企业、居民提供了高质量网络服务。4G移动通信网络持续优化,加速推进5G规划建设,基站建设排名全市前三,在郊区中处于领先地位。建设覆盖全区的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全区“神经元网络”框架基本形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探索建设低轨卫星互联网,拓展“卫星+智慧城市”等应用服务能力。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一批面向重点产业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推动腾讯长三角AI先进计算中心一流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现代产业发展数字根基。

  2、经济领域数字化成效显著

  抓住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发挥松江区先进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加快数字经济培育,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创新集群引领产业集群,以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区域创新,形成了松江区数字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全新格局。聚焦关键领域,在“一廊九区”形成数字经济优势创新资源布局,全面推进全国首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领域)、洞泾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信创及商密产业基地、中科院脑智科创基地、启迪分析技术产业研究院、低轨卫星产业基地、科技影都数字影视基地等数字经济载体建设,奠定了强劲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基础动能。

  3、民生服务数字化广泛拓展

  聚焦解决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数字化建设,重点加大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养老服务、交通出行等民生领域智慧应用建设投入。不断拓展数字惠民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打造具有松江特色的普惠化应用服务模式。建立互联互通的全区健康信息平台,在全市率先建成远程医疗“三个中心”,远程医学影像诊断和远程会诊应用覆盖全区,建成区域卫生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围绕教育教学主战场,着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和智慧校园建设,助推松江教育全面实施“登高原、建高峰”,完成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和区、校两级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聚焦松江教育资源库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团队的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推广“幸福久久”综合为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和区养老机构信息化平台,支撑“五位一体”社会养老服务模式,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的多层次要求。推广公交智慧便民服务,实现主要公交线路智能电子站牌全线覆盖,方便市民随时随地掌握公交动态信息,提升了交通出行的便捷性和满意度。

  4、城市治理数字化深入推进

  深化“一网通办”与“零距离”综合审批制度改革,“高效办成一件事”“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网通办”平台接入事项达到3001个,位列全市前列。加快推进线下服务向线上服务转变,行政审批事项“0跑动”办理比率达到95%。G60科创走廊“一网通办”,实现全国首张营业执照跨省自助打印,被国务院确定为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先行先试区域。完善“一网通办”平台区级自建系统电子证照应用,拓展了现场电子亮证场景。全面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完成街镇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推进区交通、水务、环保、安全监管等领域的智慧应用发展。加快数据资源归集共享,推进大数据资源与城市精细化管理互联互通、互动互融,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以松江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一期工程为引领,城市建设综合事务管理不断优化。推进应急指挥系统、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等应用建设,城市应急处置机制逐步完善。“雪亮工程”和智能安防社区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建成“X+1”模式的城市图像监控系统和资源共享平台,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构建了一张“立体防控网”,提升图像监控“事前发现、事中处置、事后取证”效能。智慧公安建设深入推进, 建设“一标六实”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及进博会安保疏导区社会面智能安防系统。

  在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松江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挑战,主要包括:一是推进机制亟待优化,全局协同联动的数字化转型机制尚未全面形成,跨条线、跨层级之间的数字化建设推进缺乏有效协同。二是平台支撑亟待提升,底层基础信息资源和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建设薄弱,难以支撑业务无缝对接,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快速部署。三是覆盖范围亟待拓展,各街镇、各领域、各部门数字化转型的水平参差不齐,尚未形成全区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局面,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尚未形成。

  (二)面临形势

  1、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新动力

  数字化发展浪潮正加速展开,数字化技术、理念和模式等向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全面渗透。随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布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纵深发展,正在对传统经济体系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重构,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产业变革和迭代,并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十四五”期间,松江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不断提升松江核心竞争力。

  2、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明确新任务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按照“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瞄准全球卓越城市发展目标,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实现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十四五”时期,松江要把握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策源地,松江区将以全新姿态在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中做出应有贡献。

  3、松江落实“一高地、三生态”定位提出新要求

  “一高地、三生态”是李强书记对松江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定位,面向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需要,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是落实战略定位的内在要求和必要举措。“十四五”时期,松江要以率先推进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抓手,深入落实“一高地、三生态”定位,更好肩负起全市重大战略任务要求,更好地服从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着力培育创新策源能力和经济发展新动能,全力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的现代化新松江。

  二、“十四五”松江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把握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国家战略定位,按照城市数字化转型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的总体要求,以“科创、人文、生态”为价值取向,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目标导向,以聚焦聚力“一高地、三生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三先”示范走廊、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着力建设具有独立功能的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城市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松江未来数字城市,为上海建设国际数字之都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集约共享

  加强统筹规划,强化顶层架构设计,遴选合理、先进、适用的技术路线。推动各部门数据、业务、技术融合,实现数据资源集中、统筹、共享,实现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跨层级、跨地域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2、基础先行,生态开放

  坚持基础先行,加快推动5G网络、超算中心、城域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一体化融合基础设施、智能化终端基础设施以及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营造开放融合的未来数字城市新生态,推动企业在数字城市领域的合作共赢,促进生态开放体系健康发展。

  3、场景驱动,建用一体

  坚持以应用场景为动因,以业务需求为导向,立足于市民生活、政府服务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求,鼓励各类内容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以创新促应用,以应用促建设,为用而建,建用一体,不断拓展各领域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切实增强信息化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的支撑、引领、带动效用。

  4、创新活跃,安全可控

  以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提升产业创新动力为目标,建立高效、开放、富有活力的数字城市发展市场环境,强化行政资源对市场资源的撬动效应,完善数字城市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准确把握网络安全保障和信息化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形成与信息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网络安全综合保障体系。

  5、政府引导,多元共建

  发挥政府在顶层规划、规范标准、统筹协调、试点示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坚持市场主体地位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在竞争性领域坚持智慧应用服务的市场化,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积极引入市场机制,组织社会力量,形成多元主体合力推进的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二〇二五年,松江区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重大进展,“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城市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数字城市基础架构,打通数据共享瓶颈,激活智慧应用场景,打造松江“数字孪生城市”,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形成数据驱动下的精细治理能力、卓越服务能力,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具有“科创之智、人文之慧、生态之美”的城市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

  1、基本建成高速泛在的数字“新基建”体系

  数字“新基建”重点领域实现高水平发展,新一代互联网、5G、低轨卫星互联网、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实现“空天地”全域部署、全面覆盖,建成全国一流的“数据、算法、算力”三位一体的AI先进计算中心。工业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全面聚合城市公共数据资源要素,有效助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产业发展。

  2、基本建成融合共享的城市数智底座

  建成松江数字孪生城市基础空间中台、数据中台、应用中台、人工智能中台等共性基础技术平台,形成全区统一的城市数智底座和超级城市大脑。集成融合全区域、全空间、全时态的空间数据要素集,链接人、物、空间,打造城市数字空间基础,实现资源和能力的融合与共享。培育大数据联合创新企业,形成开放的应用生态。

  3、基本形成高效协同的数字城市应用格局

  支撑政务流程再造进一步深化、城市治理全流程闭环的智慧应用建设全面展开,强化多级联动、多业务协同管理,实现“观、管、防”一体化,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高效处置一件事”。探索从公共服务到社会服务,再到商业服务的发展路径,加快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聚焦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养老服务等重点民生领域。基于松江智慧服务统一入口,实现政企民三端融合协同,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智慧服务,市民感受度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4、基本形成动能强劲的数字经济创新集群

  数字经济在“一廊九区”实现集群创新、融合发展,引进和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脑智科技及网络信息安全领域标杆企业,成为松江区实施“科技赋能”和“产业升级”战略,打造数字产业的创新策源地的核心动力。推动形成开放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数字城市应用场景,通过场景开放带动产业发展,营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生态。

  5、基本形成自主可控的网信安全保障体系

  建成与应用建设水平相匹配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形成有效的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的管理能力、安全防护能力、安全保障和安全运营能力。信息安全、商用密码和信创特色产业在松江实现快速发展,为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表1:松江区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主要指标

序号

领域

指标名称

属性

单位

目标值

1

经济

数字化转型

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

预期性

15

2

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数量

预期性

20

3

生活

数字化转型

生活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数量

预期性

20

4

互联网医院数量

预期性

4

5

数字酒店数量

预期性

15

6

数字校园覆盖率

预期性

%

100

7

公共停车场智能停车共享率

预期性

%

80

8

部署智能末端配送设施的社区全区占比

预期性

%

100

9

治理

数字化转型

“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办件比率

预期性

%

80

10

“一网统管”跨领域协同治理应用场景数量

预期性

20

11

数字底座

支撑

5G覆盖率

预期性

%

100

12

公共数据集开放数量

预期性

30

  三、“十四五”松江区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主要任务

  (一)构建数字“新基建”体系,服务城市更高质量发展

  1、推进“天地一体”基础网络建设

  适度超前规划建设面向未来数字城市治理、民生服务需求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新一代网络通信基础设施,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与城市公共设施功能集成、建设集约、应用融合。全面推进5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实现“面上全覆盖、点上有深度”,“5G+工业互联网”成为松江区打造科创驱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示范走廊的关键核心动力。进一步提升光纤骨干网络带宽和服务能力,打造“千兆宽带城区”。支持全球多媒体卫星系统建设,为全球用户提供高速、实时、安全、可靠的“天地一体”宽带接入通信服务,融合高精度导航、实时遥感等功能提供载荷搭载应用服务,初步形成卫星互联网信息服务能力。

  2、深入建设新型城域物联专网

  面向城市运行“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的“数字孪生城市”目标定位,加强园区、社区、交通枢纽以及河湖、道路、农田的感知“神经网络”和“神经元”深化建设,在试点基础上分期分批推进,建成覆盖全区重点区域的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建设,更充分掌握城市运行基本体征,助力“城市大脑”触角延伸、功能拓展、反应提速。

  3、推进先进计算能力设施建设

  以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中心建设为抓手,服务5G产业、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城市治理等各类应用需求,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加快培育AI先进计算产业生态。积极参与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节点和重点区域集群布局建设,率先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新业态培育、促进要素流通、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优化边缘计算节点规划布局,建设边缘计算节点资源池,实现算力的云边端统筹供给。

  4、实施新型政务外网改造升级

  推进区级电子政务外网整体升级改造,形成数据流量和视频流量“一网双平面”承载的新型政务外网,为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网络互通、数据共享、应用协同提供有力支撑。统一建设符合等保规范的政务外网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逐步整合区级部门14个业务专网。

  (二)建设数智底座,强化技术架构支撑能力

  1、构建数字孪生城市基础空间中台

  综合运用GIS、BIM和3D建模技术,集成城域物联专网感知系统,融合全区域、全空间、全时态的空间数据要素集,建设松江区全域数字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连接人、物、空间、事件,对城市运行进行实时映射,支撑基于大数据的城市决策分析、动态监控、调度指挥、闭环处置、应急联动等全方位的可视化应用。

  2、建设集中共享的数据中台

  强化区大数据中心职能,完善基础信息资源统一开发、集中维护的机制和规范,建设基础数据全流程一体化处理的数据中台。加强数据治理,优化数据质量,建立健全跨部门数据共享流通机制。以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全条线覆盖的数据资源以及丰富的数字化应用为载体,有效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政府治理能力和城市管理能力的提升。

  3、建设集约共用的应用中台

  按照统一门户入口、统一接入管理、统一用户授权、统一资源共享、统一安全防护“五个统一”要求,建设集约化的应用中台,有效降低智慧应用开发的成本和难度,提高系统部署灵活性。实现智慧政务类应用公共支撑能力的统一供给,提高信息资源集成度和公共支撑的统一性、规范性。推动各部门、各街镇涉及领域比较多、需求变化快、业务逻辑复杂的应用场景融合贯通,实现跨部门、跨层级工作机制协调顺畅。优化政务云资源配置,重构优化各类政务系统,促进政府管理和服务规范高效。推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领域跨部门系统建设,联手破解城市治理难点。

  4、建设集成赋能的人工智能中台

  搭建区级统一的人工智能中台,集成构建以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AI算法模型,为不同应用提供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技术上的支持,提供给用户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赋予城市思考的力量。人工智能中台向下连接数据和设备,向上连接应用,横向连接算法,通过初始人工智能能力部署和应用人工智能能力沉淀,与数据治理及智慧应用融合,发挥“催化剂”和“倍增器”作用,为松江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持续演进的人工智能能力支撑。

  (三)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引领区域经济升级创新

  1、推进松江数字经济示范区建设

  加快建设松江新城G60数字经济创新产业示范区,发挥松江新城G60数字经济创新产业示范区的一体化背景、大集群基础、大科创功能和大平台优势,聚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商密信创以及脑智科技等数字经济产业的关键领域,打造4+X数字产业创新集群,大力提升数字经济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围绕“聚平台、落场景、新基建”三大重点环节与关键路径,布局一批重大开放式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数字关键技术攻关突破,着力构建创新涌流、活力迸发、跨界融合的数字经济创新型产业发展生态。努力打造成为G60科创走廊的数字经济“赋能中心、应用中心、数据中心”,着力打通数据流动新通道、释放数据要素新价值、激活实体经济新动能、培育数字应用新生态,提升松江数字技术创新策源力和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

  2、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加快推动数字化向更多更广领域渗透,实现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遴选一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引导企业系统开展战略转型、管理变革、流程优化、技术创新和数据开发利用,构建完善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能力体系。充分利用松江区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先发优势和雄厚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基础,聚焦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升级。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全域旅游示范标杆。充分发挥超算中心能级,支撑科技影视业态发展。聚焦“三农”,发展智慧绿色农业,促进农产品安全和品质提升。提升“智能+”服务效能,加快推进物流运输、生活服务、专业服务等行业利用信息技术转型提升。

  3、鼓励企业探索新模式新业态

  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领域)开展以“平台+生态”为核心、“基地+基金”为着力点、“供给+需求”为切入点的创新模式探索,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聚焦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服务化延伸,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持续推动数据融合创新应用,建成一批数字内容、人工智能、商密应用、“互联网+”生活等创新创业示范项目。联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建设世界级的城市群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在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实施“揭榜挂帅”,培育创新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以及一大批有活力的中小企业,将场景优势充分转化为产业发展新动能。

  (四)推动生活数字化转型,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1、加强健康服务数字化转型

  建设全民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全面建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形成信息高度集成的智慧医疗信息系统。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持续推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国民健康信息服务。推动健康医养大数据应用,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区人口并实现信息动态更新。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基础能力,强化“医防融合”“健康云平台”综合应用服务能力,加强以“智慧卫监”为基础的公共卫生综合监管能力。促进中医药服务信息与卫生信息平台融合。建设一批国内领先的公共卫生重点学科群和重点实验室,推进医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推进公共卫生应急指挥、运营、监管,传染病为主的监测预警,协同处置等系统的建设。

  2、实施松江“智慧教育”工程

  全面实施“互联网+教育”工程,基于国家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全面推进育人为本的数字学校建设,面向师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服务为理念,推进基于物联网的校园感知环境、智慧安防、智慧后勤建设,提升学校安全管理能级,建设面向未来的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校外教育的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推动计算资源和信息化服务共享,推动各类教学资源创生和机制创新,探索基于知识图谱的智能化、自适应学习方式,支持智能交互学习,提高教育供给满意度。

  3、深化智慧为老服务试点示范

  依托市级智慧为老服务示范,开展为老服务“一键通”“长者智能技术运用提升行动”等试点工作,有效解决老年人看病难、打车难、智能手机操作难等问题,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建设基本养老和助残服务综合数据库,构建服务过程的管理和质量监管平台,切实提升老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构建全区一体化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聚合全社会健康养老服务资源,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创新建设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

  4、加强推进智慧文旅服务建设

  实施“一部手机游松江”示范项目,通过全行业、全产业、全要素的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以“数据化、平台化、产业化、智能化”四化建设为思路,将智慧旅游与全域旅游融合,驱动旅游产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变革,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支持数字演艺等文娱活动,扩展文化服务丰富性。整合区域商业、文化、旅游公共资源,拓展城市体验感、感知度。

  5、完善智慧交通系统建设

  按照松江区“四网融合”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全面建成符合松江区交通运输特点的、具有高效快捷的交通数据采集处理能力、决策能力和组织协调指挥能力的智慧交通平台,建立服务优质、运行高效、节能环保的交通业务数据管理与服务体系。深入推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智能交通诱导、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智慧停车服务等领域的全面应用,扩大公交车辆和公交站牌智能应用覆盖面,市民通过手机软件可以得知公交车辆运行情况,更好地满足出行要求。

  (五)推动治理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1、建设数智松江“三端融合”服务入口

  建设统一的公众端、政府端和企业端的智慧松江服务入口,实现政企民“三端融合”协同,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率与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构建高效的营商环境。公众端以市民为中心,以城市码为抓手,满足市民工作、生活需求,强化政民互动。政务端建设松江政务协同办公统一门户、移动办公平台及一批共性通用应用,实现各部门信息系统的快捷接入和业务协同。企业端以企业为中心,以企业码为抓手,构建政企连接、企企连接平台,实现“办事、服务、政策、诉求”四大营商服务功能有机统一。

  2、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

  加强统筹持续加大“一网通办”区级平台建设。不断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充分依托市“一网通办”平台的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支付、统一物流、统一客服和市电子证照库等基础能力支撑,进一步深化区级平台支撑功能,深入拓展并丰富区级政务服务应用场景。深入推进“随申办”超级应用区级板块升级建设,扩大移动端服务受惠面,不断拓展丰富区级与街镇级各类服务场景,打造统一入口的政务服务应用集群。深化跨部门协同审批、并联审批,面向全规模、全所有制、全生命周期企业,加强为企服务统筹协调、惠企政策资源共享,推进企业服务“一网通办”。

  加强线下综合窗口改革和自助服务建设。加大线上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让企业和群众能够一窗办、就近办、随手办、网上办、掌上办、快递办、自助办。坚持从用户需求体验着手,整合政务服务资源,推进业务流程再造和智能精准服务,提供个性化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提升政务服务精准供给能力。依托综窗业务系统和自助服务终端,推动政务服务平台向基层社区延伸,大力推进24小时自助服务建设,拓展政务服务空间和时段,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的“温度”。

  推动G60科创走廊城市异地通办合作。以长三角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指引,依托交通大通道,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加强合作,持续有序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扩大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网通办”涵盖面,融合AI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供跨域通办、跨省通办、远程帮办等特色服务,全力打造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打响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品牌,着力营造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

  3、全面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加快完成区、镇(街)两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紧扣“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目标,按照市级平台统一规范和标准,依托电子政务云,加强各类城市运行系统的互联互通,全网统一管理模式、数据格式、系统标准,形成统一的城市运行视图,完成区、镇(街)两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平台建设,区级平台发挥枢纽、支撑功能,强化本区域个性化应用的开发和叠加能力,为区级和镇(街)、网格实战应用提供更多有力保障。镇(街)平台抓处置、强实战,对城市治理具体问题及时妥善处置,对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联勤联动。

  建设城市运行联勤联动闭环处置平台。基于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综合治理需求,打造信息共享、相互推送、快速反应、联勤联动的事件闭环处置平台,建设职责匹配的事件协调处置流程。开展城市运行数据分析,加强综合研判,增强城市综合管理的监控预警、应急响应和跨领域协同能力,实现高效处置“一件事”,加快形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协同运行格局。

  建设城市运行应急管理平台。在卫生防疫、消防、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管理等城市安全重点领域,实现全环节全过程预警监管处置。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在防灾减灾、给排水、燃气、城市建设领域的应用,全面提升城市运行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公共卫生安全信息化保障,建设食品药品信息追溯体系和公共卫生预警体系。

  深入推进智慧公安建设。高标准推进平安城市、智慧安防社区建设,实现感知泛在、研判多维、指挥扁平、处置高效,构筑全天候全方位安全态势。实施科技强警,再造现代警务流程,切实提高数据利用能力,推动信息新技术在大人流监测预警、城市安防、打击犯罪等领域深度应用,打造国内智慧警务标杆。

  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应用系统。以智能感知、环境治理、决策支撑为基本特征,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多维模型等新一代技术,深化生态环境工作模式创新,强化生态环境业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全面加强对水、气、林、土、噪声和辐射等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数据的实时获取、检测、分析和研判,提升生态资源智能化管控能力。积极发展“互联网+回收平台”,完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实现全程数字化、精细化、可视化管控。推动气象数据与城市运行应用联通,提升气象精准预测、预防能力。

  推进基层社区治理应用系统建设。加强党建引领,建设松江“社区云”,推进镇(街)、居村各类信息系统归集,有效支撑居村委会减负增能。支持基层综合管理应用,完善基层事件发现机制,丰富区、镇(街)协同处置主体。创新社区治理O2O模式,建设数字化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推进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六)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体系,保障城市数字化转型健康发展

  1、建立统一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政务云计算服务网络的管理,大力推进大数据分析技术在网络安全保障中的应用,探索同城数据灾备中心和异地数据灾备中心建设,加快完善网络安全保障及应急防控体系。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同步规划、同步设计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中的信息数据安全、关键系统安全及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及规范,全面落实风险评估、等级保护、分级保护、应急管理等监管制度。

  2、增强关键信息安全韧度

  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和等级保护制度、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增强规划建设、运行监测、通报整改等各重点环节的网络安全管理。重点做好区大数据中心、各类算力设施、通信设施等关键设施和枢纽的安全防护提升工作,定期开展安全评测,强化督导整改。明确各部门具体负责人员和岗位职责,提升大数据智能化环境下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保障管理能力。

  3、提升信息安全事件响应速度

  构建预测、防御、检测、响应一体化“安全大脑”,动态感知各级各部门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态势,统筹指挥调度网信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加强网络安全信息汇聚共享和关联分析,提升应急处理能力。探索动态防御、量子通信等新技术在网络安全漏洞发现、重大事件预警等方面深度应用,提升态势感知、应急协同处置和快速恢复能力。提升应急通信和指挥保障能力,提高城市应急管理协同指挥、智能化指挥水平。压实网络安全工作主体责任,建立常态化网信安全攻防演练工作机制。

  4、完善公共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

  加强对公共数据资源在采集、存储、应用等环节的安全评估,完善政务数据安全维护、管理、加固措施。深入推进面向全区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市民的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持续开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

  5、创新发展网络和信息安全产业

  加强网络安全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强化网络安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开发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形成以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为支撑的信息安全产业链。强化网络安全产业上下游协同,布局商用密码和信创产业,引入领先的信息安全实验室,提升核心技术突破和服务保障能力,为护航网络信息安全贡献松江智慧。打造国内最大的创新型密码检测分析功能性平台,承接国家、市级相关试点示范任务,整合G60科创走廊各类资源,搭建检测、科研、适配、研发等信创应用公共性创新平台。

  (七)建设松江新城“数智G60”,推动数字化转型区域联动发展

  1、全力推进松江新城“数智G60”建设

  落实全市五个新城数字化转型的总体部署,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智G60”为特色主题,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特征、松江特色、新城特点的数字化转型新路径。建设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依托国家科技部“松江G60科创走廊数字经济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聚焦4+X数字经济产业,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打造数字产业的创新策源地的核心动力。建设数产城深度融合的智慧城市示范样板,全面打造“物联、数联、智联”城市数字底座,加快建设贯通“规建管用服”全过程的现代化智慧运行平台,构建物理世界与网络虚拟空间相互映射、协同交互的数字孪生系统,让松江新城成为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的数字孪生城市。建设要素资源高效配置的数字化现代枢纽,高标准推动松江枢纽核心区规划建设,构建集综合交通、科技影都、现代商务、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为一体的功能区,建设成为“站城一体”“四网融合”的智慧物流港,打造行业数据要素集聚和配置的智慧中枢,提升松江新城服务长三角、联通国际的枢纽功能。

  2、打造开放合作的数字城市建设生态

  加强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合作,充分发挥松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AI超算中心、商密及信创产业、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优势,灵活运用创新联盟、产业链合作等方式,吸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行业领军企业、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与我区建立常态化合作关系。加大优秀智慧应用示范项目在国内外媒体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松江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和成果的影响力。着力引进一批大企业、大平台、大项目,积极培育依托平台企业的创新创业生态。

  3、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数字化联动

  探索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城市数字化转型联动机制,聚焦科创资源整合和共享,鼓励九城市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引导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原始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建成一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实现科创驱动的产业集群一体化发展。推进九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流程互通,形成一批符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城市数字化转型成果和服务运营模式。

  4、加快推进城市公共资源开放开发

  联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加强公共设施、G60院士专家库、大型仪器等稀缺性资源区域统筹整合。推广G60科创云线上转化平台、大仪共享等,提高资源开放开发的规模效应,综合运用互联网+手段,加大公共资源高效利用和灵活配置。深化G60科创云建设,以市场化、法制化方式、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提供科技创新需求方与供给方的双向互动服务,打造开放、共享、协同的科创要素聚合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加大政策引导和激励,加强金融平台支持,探索公私合营发展模式,拓展公共资源市场化盈利空间,针对商业模式较为成熟的项目,以项目制推动跨区域的社会化投资、市场化运营。

  四、“十四五”松江区城市数字化转型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区委书记、区长为双组长的松江区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府办,由分管副区长任办公室主任,组织成立跨部门工作专班。定期召开区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会议和工作专班会议,形成常态化会商机制。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和服务枢纽功能,做好规划制定、标准规范、项目组织、统计评估等工作,并加强对各镇(街道)指导。

  (二)坚持规划引领

  加强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前瞻研究,完善与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相适配的数字城市生态布局,优化全区大网络大系统大平台建设机制,统筹各镇(街道)、各领域信息化规划编制。做好年度推进计划的滚动编制与重大项目的实施组织,实现全区公共信息系统“整体规划、滚动实施、效果导向、动态调整”建设管理路径,建立完善考评督查制度。对标全球一流城市郊区新城,加强城市数字化转型动态评估和结果应用。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城市数字化转型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组织开展面向领导干部、企业家和业务骨干的各类教育培训,进一步增强发展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认识和能力。在工业领域率先推行首席信息官制度,推进工业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系统开展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和评价,打造实训基地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支持本地各类培训机构开设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经济、智能制造等相关领域课程和实践项目。完善G60科创走廊人才服务政策,充分发挥各产业园平台引才作用,吸纳智慧城市创新创业及专业人才,建立区级人工智能、集成电路、5G、工业互联网等人才库,构建多层次、高质量的人才梯队。

  (四)规范项目管理流程

  强化项目的规划引导、立项审批和绩效考核。全面推进政务信息系统“三整合”工作,推进跨部门“大系统、大平台”建设。对“不上云、不共享、不信创、不绩效”的政务信息系统项目原则上不予立项,加强信息化项目立项管理,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健康发展。完善区信息化建设财政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对全区信息化财政投入进行归口统筹管理,财政资金投入的信息化项目都应纳入政务云计算中心进行统一数据管理。以“符合规划、目标清晰、要素完整、实用可行、作用明显、预算合理、运行长效”为基本原则,强化城市数字化转型及信息化项目立项管理,推进信息化领域负面清单管理,完善政府采购政策,加强信息化重大项目立项管理和招标采购监管,培育发展一批本土城市数字化转型综合运营商和专业服务商。

  (五)创新投资建设运营模式

  按照统筹集约原则,整体规划、分期实施,优化城市数字化转型项目建设投资运营模式,建立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支持行业领军企业、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积极参与,大力吸引社会资源和金融资本参与松江区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和运营,灵活参与数字松江建设,构建多主体参与、多平台联动、全要素投入的数字松江市场化建设和运营模式。针对全域或特定领域设立市场化的智慧城市投资建设运营主体,探索松江城市数字化转型运营创新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探索与运营相匹配、与产业相结合的集约化、平台化、市场化建设新模式,进一步鼓励开放创新,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激发城市活力,形成多元、融合的城市发展生态。鼓励深度挖掘城市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为各类创新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广阔市场,形成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相关附件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