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4941号(科学技术类223号)提案答复的函 2022-11-01 来源:市政府办公厅
陈义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鼓励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在浦东新型研发机构兼职以期加快推动引领区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上海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情况
新型研发机构是国内各省市在推进本地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的产物。各地都从改革的角度,突出一个“新”字。一是理念思路新,突破传统按照机构出身进行管理和保障的思路,坚持使命导向,不看身份看实绩;二是管理方式新,探索建立更加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管理机制,尽可能减少对机构的管理束缚,有效激发机构和人员活力;三是资助模式新,实行有别于传统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方式和科研项目资助模式,以任务配资源,根据任务承担和完成情况,决定资助的有无和强度。因此,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既是打造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也是科研机构改革的先行探索。
上海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2010年至2019年,以企业、社会组织等形式,积极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陆续开展新型科研院所改革试点、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等。二是2019年2月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见》后,上海市科委会同相关部门围绕国家和上海重大科技创新战略需求,推动建设了一批战略性、前瞻性的新型研发机构,并对事业单位类的新型研发机构实施“三不”(即“不明确机构规格、不核定事业编制、不受岗位设置和工资总额限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用人机制更加灵活,薪酬激励更加有力。
当前,上海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成效初步显现。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量子科学研究中心、华申微生物与感染研究所等的建立,为国家实验室建设奠定了基础;依托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等,“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人类表型组”等一批国际大科学计划有序推进;期智研究院、树图区块链研究院等已集聚姚期智等4位院士领衔的70多位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助力打造数字技术基础研究人才高地;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和浙江大学高等研究院联合华为、上汽、海康威视、药明康德等知名企业设立联合创新研究中心,推动科技与产业双向链接。
二、上海下一步举措
上海将重点在浦东新区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浦东新区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实施方案》提出,推进新型研发机构管理模式创新,启动新型研发机构地方立法。目前,根据前期调研情况,上海市有关部门和浦东新区政府已形成《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若干规定(草案)》等,就解决吸引人才的瓶颈问题作出制度安排,鼓励人才发展,为新型研发机构聚集人才保驾护航。为支持科技人才在浦东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上海市有关部门将进一步研究优化相关政策。
(一)关于支持科技人员多点兼职,鼓励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到浦东新区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兼职
一是支持科研人员在新型研发机构多点兼职。引导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通过双向挂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柔性流动方式,实现与新型研发机构之间的人才双向流动,完善双重聘用、联合聘用等灵活用人方式的成果分配和互认机制。二是在落户、安居、外籍人才引进等方面,为新型研发机构科研人员提供便利。试点放宽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外籍人才申办工作和居留许可条件。由机构主管部门推荐符合条件的新型研发机构,将其纳入本市人才引进重点机构范围,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可以申办直接落户。在高层次人才购房、租赁房源供给、外籍人员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缴纳等方面,强化对新型研发机构人才的保障。
(二)关于充分发挥浦东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灵活优势,加强人才流动的支持保障
一是支持和鼓励上海高校积极发挥自身学科优势特色,与浦东新型研发机构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和博士、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浦东新区高端人才供给提供支持。二是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市场化用人机制。鼓励承担战略性任务的新型研发机构实施社会化招聘、企业化管理的用人机制,引进国内外一流人才,形成领军人才、核心团队等组成的高水平人才队伍。推动其建立以能力、业绩、贡献为主要标准的人才评价导向,支持其采用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方式,提高对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集聚和吸引能力。三是支持浦东区域内高校引进海外人才。一方面,持续向高校做好政策宣传和工作指导,鼓励高校依托国家和上海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另一方面,实施高等教育人才揽蓄行动,提供相应经费保障,支持高校结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需求等实际情况,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感谢您对上海科技创新、浦东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建设等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