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关于推进松江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2027年)》的通知
相关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相关部门:
《关于推进松江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2027年)》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3年9月25日
关于推进松江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2027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市级《关于推进本市“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2027年)》的工作部署,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提升松江区农村公路治理水平,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就推进本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建设人民向往的“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勇于担当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策源地重大使命,以推动松江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创新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促建设、重养护、提服务、保安全、强治理,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农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农村公路发展中的难题顽症和瓶颈短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尊重农民意愿,坚决维护农民根本利益,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和公共财政资金投入,完善政府投入机制和管理制度。发挥农民作为农村公路直接受益主体的作用,引导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让农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的交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是坚持统筹融合、因地制宜。加强城乡公路运输网络有效衔接,促进农村公路与农业产业、文化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等融合发展。依托区域特色,加强资源整合,统筹考虑区域特征和资源禀赋等,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目标任务,探索打造示范样板。
四是坚持创新驱动、智慧绿色。持续完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等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推动建管养运协调发展。深化农村公路治理数字化转型,利用信息化技术,打造科学化、智慧化的治理新范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强化设施设备节能低碳、经济环保,实现农村公路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
三、发展目标
到2027年,松江区基本形成“路网结构合理、设施绿色智慧、服务品质优良、治理精细长效”的农村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显著提高,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完备高效,资金保障政策机制完善有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满足人们对农村出行的美好期望,有力支撑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路网结构合理。持续优化路网结构,提升农村地区路网的覆盖深度和广度,有序推进各级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农村外联内畅,出行高效便捷。原则上农村地区任意一点至县道及以上公路通行时间不超过5分钟,通双车道及以上公路的建制村比例维持在100%。
设施绿色智慧。贯彻落实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推广绿色、节能等“四新”技术应用于农村公路设施设计、建设、养护和运营全过程。深化农村公路治理数字化转型,加强设施资产等数据采集和分析应用,路面病害自动化检测率达100%,拓展智慧决策功能应用,提升基于数据的养护作业科学决策水平。
服务品质优良。健全完善长期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运行机制,确保路况质量良好状态,县道、乡村道优良路率(MQI)分别达到98%和96%以上,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逐年上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维持在AAAAA级。
治理精细长效。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资金投入机制,强化农村公路监督考核。实现分类分级养护,提升安全设施精细化管理水平,及时处置危桥,一、二类桥梁比例达到98%以上。持续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实现全区市级示范镇的累计创建率不低于45%,全区市级示范路累计创建条数不低于200条。
四、重点任务
(一)推进农村公路设施规划建设
1.强化规划建设管理。加强农村公路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的衔接,科学制定2023-2027年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优化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合理确定新改建、提档升级改造规模,并建立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库动态调整机制。到2027年底,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不少于200公里。
2.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对照农村公路建设规划,逐年梳理建设项目计划,合理确定5年建设项目规模。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相结合,做好农、林、水、绿等要素占补平衡,重点落实项目用地指标,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以“提速、提质、提标”为目标,结合乡村振兴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等乡村建设活动,开展既有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改造专项行动。
3.加强安全质量管理。按照交通运输部和本市关于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相关要求,夯实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主体责任,完善新改建项目安全质量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和加强建设安全质量管理。在实施建设项目时,严格执行“三同时”要求,强化农村公路安全、防护、排水等附属设施建设,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贯彻“七公开”制度要求,将农村公路建设计划、补助政策、招投标、施工管理、质量监管、资金使用、工程验收等信息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提供群众参与度。强化质量关键环节管控,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治,强化应急保障能力,确保项目实施全过程安全可控。至2027年底,新改建农村公路一次交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不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责任事故。
(二)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
4.优化养护管理体制。完善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机制,加强区、镇两级统筹协调,强化镇级落地实施,在日常养护方面加大区级财政保障力度。持续落实农村公路“路长制”,以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为契机,积极推进“智慧路长”模式,加强长效治理。优化镇级农村公路管理站设置,每25-30公里乡村道配备不少于1名专管员,严格落实专管员的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增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全社会参与度。
5.推进路产路权保护。完善“区有执法员、镇有专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机制,人员可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配置。持续推进超限运输治理,加强源头监管和过程监管,依托非现场执法等科技手段,合理规划非现场执法设施建设布点,逐步形成覆盖全区农村公路网的治超非现场执法网络,加大超限运输车辆执法力度,严查超限超载车辆绕道农村公路行驶现象。加强农村公路占掘路平衡,规范涉路施工许可管理和事中事后监管。发挥“路长制”跨部门协调作用,运用“智慧路长”等信息化手段,完善案件发现、报送、处理和反馈闭环机制。健全农村公路联合巡查机制,加强区镇两级跨部门联动巡查。建立完善协同监管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区内交通、公安、城管等执法部门开展治超、环境整治等联合执法行动。
6.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放管服”改革,提升养护市场主体活力。强化农村公路养护作业单位资质管理,完成县道养护作业单位公路养护资质申报,并在日后养护招标中逐步推行启用;鼓励支持乡村道养护作业单位开展公路养护资质申报,引导养护市场主体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规范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招投标活动,将县道养护工程纳入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开招标,并鼓励乡村道养护工程纳入。
(三)加强农村公路数字赋能治理
7.基础设施数字化。强化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推进农村公路“一路一档”信息化建设,完善农村公路及桥梁各相关设施及路况资料等基础路产数据信息采集,建立覆盖全面、动态更新的基础设施数字化档案,打造农村公路设施管养的“智慧地图”。
8.巡查监管智能化。加快农村公路技术状况检测装备推广应用,推进道路病害或事件智慧识别,提升农村公路管养效率和水平。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感知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深度及广度,实现农村公路路况技术指标智能监测、路面病害自动识别。
9.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按年定期开展农村公路技术状况检测,对设施运维的长期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结合设施性能退化规律,研判路况变化趋势,科学指导既有农村公路更新,全面提升养护工程科学决策科学化水平。
(四)强化农村公路设施精细管理
10.推进设施差异化治理。依据地区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对农村公路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城镇化地区,提高管养标准,加强人行道、照明、绿化、排水等附属设施养护。农村地区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公路,与乡村风貌和乡村生产生活相匹配。
11.加强设施精细化管理。加强农村公路人性化设计,完善安全防护、标志标线及适老化设施,优化道路设施对慢行通行空间的安全保障,因地制宜打造公路驿站、慢行步道、观景台等设施,以场景营造和乡村生活圈理念推动美丽乡村风貌建设。提高道路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桥下空间美化、景观小品设置、隔离护栏整治,促进道路设施与乡村旅游、生态宜居融合发展。县道和乡村道年均养护工程比率分别不低于13%和8%。
12.提升设施安全性。持续开展农村公路危旧桥梁改造,动态消除三类桥,逐步推进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建设,确保桥梁等重大设施安全受控。开展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提升农村公路交叉口和路侧安全防护能力。按需完善农村公路沿线应急设施建设,加强抢险设备和物资投入,提升农村公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安全应急保障防灾减灾能力,扩大农村公路灾害保险覆盖面。
(五)提升农村公路交通服务供给
13.提升“村村通”公交服务水平。在建制村“村村通”公交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交线路覆盖范围。提升公交站点服务品质,结合村庄布局、风土人情和出行需求,完善公交站点布局,优化站台设置形式、设施配置和外观风格,选择适宜的公交车型。结合全区信息化工作计划,推进公交站点实时到站信息预报服务,提高农村公交数字化服务水平。
14.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水平。结合乡村产业发展、居民生活需求,创新农村物流组织模式。聚焦现代绿色农业发展,推进“特色产业+农村物流”服务模式,实现产、运、销一体化农村物流服务。优化农村物流配送体系,运用信息化技术,推动农村数字化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城乡物流网络均衡发展。
15.提升公路驿站服务水平。在打造高品质农村公路的同时,结合乡村产业、文旅特色,利用公路沿线边角地和镇、村既有设施改造建设集停车、休息、信息引导、文化交流、应急救助、风景欣赏等功能为一体的公路驿站,带动乡村振兴不断向多领域深层次立体式拓展。
(六)促进农村公路多元融合发展
16.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农村公路设施设计、建设、养护和运营全过程,鼓励采用绿色、节能等“四新”技术。推动路域环境保护、生态防护,加强道路固废再生集料、工业废弃物等材料循环利用与养护技术研发,推广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设施在农村公路的应用,2025年本区农村地区公交车全面实现新能源化。
17.做深做实“农村公路+”。探索“农村公路+特色产业”、“农村公路+乡村旅游”、“农村公路+产业园区”等发展模式,创新农村公路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机制,使农村公路成为推动农业发展、带动农村旅游、促进产业兴旺、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力交通保障。发挥G60科创走廊交通优势与农村公路的串联作用,形成以农村公路为纽带的“可居、可游、可业”的居住点、景观线和产业带,提升农村公路服务的附加值,带动路衍经济发展。
18.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局面。建立健全行业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定期组织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积极组织行业技能竞赛,提升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健全爱路护路的村规民约,积极引导居(村)民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监督和爱路护路行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的良好氛围。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高效率的组织模式
落实区、镇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充分认识“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建设交通强区的重大意义。区交通委加强与发改委、财政局、规划资源局、农业农村委等相关部门合作,制定区级实施细则,细化工作任务和年度实施计划,定期跟踪分析相关目标完成情况,提高任务实施效果。
(二)健全高水平的标准体系
对照行业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和完善适合本区发展情况的农村公路建管护运相关管理政策,并严格落实监管,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质量,规范农村公路管理行为,确保“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中建管护运全流程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三)制定高保障的资金政策
制定区级支持“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资金政策,落实区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关于公路养护、新改建和提档升级、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公路驿站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保障。推动浦南浦北均衡协调发展,实施差别化资金支持政策,加大对浦南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强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检查,确保市、区级补贴资金专款专用,全额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鼓励街镇加大资金投入。健全资金管理办法,严格养护经费管理。
(四)建立高要求的考核机制
将“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纳入区政府对镇乡村振兴考核。加强对各级路长的监督考核,强化公路养护经费使用管理绩效考核,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加强镇绩效评价和路长制考核力度,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落实资金奖惩政策,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和组织作用。